酒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饮品之一,它为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。在中国和西方几乎同时期产生了酒这种饮品。自从酒出现以后,它取得了长足的发展。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品,而且还具有了精神文明价值。人类的饮酒也并不是简单的饮酒,而是寄托了饮酒者的精神与价值。尽管酒给东西方人民都带来了文明与文化,但是中国的酒文化和西方的酒文化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。下面就跟随佳酿网小编一起盘点一下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吧!
一、酒种
中国:白酒文化。
西方:红酒或葡萄酒文化。
二、酿造原料
白酒:中国的白酒,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。品质上好的白酒馥郁芳香,醇厚甘鲜,回味无穷。细品慢酌,便可以尝到各种滋味。而且往往随着时间的久远会更为浓烈。所以白酒是陈的香。其营养物质含量高,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。
葡萄酒:葡萄酒主要酿造原料是葡萄。葡萄品种分为鲜食葡萄品种和酿酒葡萄品种。通常我们所见到的均为鲜食葡萄。酿酒葡萄为Ampelidencese科,所有酿酒葡萄品种均属于Ampelidencese的10个科属中的Vitis科属,其中又以Vitis Vinifera种最为重要,因为全球的葡萄酒有99.99%均是使用Vitis Vinifera的葡萄品种酿造。Vitis Vinifera是目前欧洲用来制造上好葡萄酒的品种。全世界有超过8000种可以酿酒的葡萄品种,但可以酿制上好葡萄酒的葡萄品种只有50种左右,大约可以分为白葡萄和红葡萄两种。白葡萄,颜色有青绿色、黄色等,主要用来酿制起泡酒及白葡萄酒。红葡萄,颜色有黑、蓝、紫红、深红色,有果肉是深色的,也有果肉和白葡萄一样是无色的,所以白肉的红葡萄去皮榨汁之后可以酿造白葡萄酒,例如Pinot Noir可用来酿造香槟及白葡萄酒酒。
三、饮酒礼仪
白酒: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,是饮酒的气氛。在饮酒过程中,有酒令,酒令对于活跃酒席气氛,增强交流沟通情感,还有传递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古人行酒令把经史百家、诗文词曲、歌谣谚语、典故对联等等文化内容,都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令中去了。酒令是对人的聪明才智、知识水平、文学修养和应变能力的严峻考验。
生活中的酒俗与酒习有:有婚嫁酒,生丧酒、寿酒、时节酒、清明酒、端午酒、生活酒、新居酒,宴宾酒,除游乐性的如“元宵赏灯”、“中秋赏月”、“重阳登高”、“赏菊品蟹”等约亲友小酌外,尚有“洗尘酒”、“接风酒”、“饯行酒”、“送别酒”等。另外,还有“会酒”、“罚酒”、“谢情酒”等等。在餐桌上讲究“感情深,一口闷;感情浅,舔一舔”。
葡萄酒:西方人饮酒重视的酒,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。餐桌上的饮用葡萄酒称为佐餐酒。上葡萄酒的几条国际通用规则:先上白葡萄酒,后上红葡萄酒;先上新酒,后上陈酒;先上淡酒,后上醇酒;先上干酒,后上甜酒。在宴会上,敬酒一般选择在主菜吃完、甜菜未上之间,敬酒时将酒杯高举齐眼,注视对方,且最少要喝一口酒,以示敬意,喝多少酒则随个人喜好,轻松自在。
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西方人不断探索,逐渐形成了一套享受葡萄酒的餐桌礼仪。如注重酒杯与葡萄酒种的搭配、葡萄酒种与菜肴的搭配;讲究在恰当的温度范围内饮用香槟酒,干红,干白等各种葡萄酒。另外,他们在斟酒,倒酒,品尝,菜肴的配搭各方面都有近乎严格的要求。这些可谓繁琐的餐桌礼仪显然还不能被中国人普遍接受。
积德泉酒曾进贡清宫,又因历史的、地理的原因,积德泉酒也曾是伪满宫廷御酒。清朝皇妃李玉琴女士七十多岁高龄再访酒厂时,题写了‘积德泉清宫御酒’,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见证。长春市酿酒总厂,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,积累了丰富的酿酒技艺,是国家酒文化重点研究单位之一,是国家商务部首批授牌的‘中华老字号’企业,是首批省政府认定的“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白酒企业单位。2015年被市政府评定为“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”单位,市委宣传部组织、网民推荐为“最有长春味土特产”。